文/图/赵韧 曾睿

青年水库。
韶山市地处湘中丘陵地带,无大江大河过境,水资源相对贫乏。面对水资源短缺的挑战,韶山市持续深化小型水库标准化管理工作,为科学运管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筑牢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先后获得“湖南省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全国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市”等多项荣誉。
抓牢抓实基础工作全面提升运管水平
韶山市高度重视水库标准化管理工作,成立了工作专班,明确了工作职责,明晰了水库管理以及权属边界,落实了经费保障。

工作人员开展汛期巡查工作。
截至目前,全市208名水库安全管理(防汛)责任人全部通过线上培训,并在水利部、政府门户网站和水库现场完成注册、公示。同时,委托技术单位划定了水库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边界线,持续推进水库权籍调查以及不动产权证办理工作,并通过统一购买社会化管护服务,引入专业力量提升管护水平。此外,通过集中培训和现场演练,水库管护工作专业化、标准化、流程化程度大幅提升。
全力推进“三化建设”强化科学管理能力
韶山市统筹推进小型水库除险加固、雨水情测报及大坝监测等项目,强化数据建设,不断提升小型水库的科学管理能力,为防汛抗旱科学调度提供有力支撑。目前,全市52座水库已全面安装雨水情测报系统,24座水库已完成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

红旗水库。
在硬件建设上,韶山市通过统筹项目实施以及维养经费安排,“十四五”期间新建小型水库标准化管理用房22座,防汛物资配备齐全。
在制度建设方面,韶山市农业农村水利局每年组织各乡镇逐库修订调度规程、应急预案,确保制度预案得到严格执行与有效运用,形成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
深入推进“样板建设”确保效益持续发挥
通过持续推进小型水库标准化管理工作,韶山市构建了“边界明晰、管护专业、软硬件健全、制度配套、经费保障到位、效益显著”的水库管理良性体系。
如今,水库库区环境优美、工程运行良好、维养工作到位、防汛抗旱能力显著增强,众多水库已成为游客和市民的休闲打卡胜地。韶山市的小型水库标准化管理工作不仅提升了水资源的管理效率,更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实习编辑 曹盈盈 李芊芊)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