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郭明瑞
为推动漯河市小麦产业提质增效,加快推进优质小麦产业化发展,扩大“河南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实施成效。7月15日,“豫中南优质小麦高产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研讨会”在漯河召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市农业农村局和郾城区、临颍县、舞阳县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领导、专家及种粮大户、面粉加工企业代表近50人参加会议。

研讨会从小麦品种选择、大面积单产提升中存在问题、种粮大户在运营中的困惑、订单农业实施过程中的情况及小麦加工企业面临的困境等方面展开。参会者结合各自情况自由发言、交流。
小麦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种粮大户和加工企业则是小麦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来自临颍和舞阳的种粮大户表示,随着土地流转和集中经营,解决了规模化种植问题,仍存在品种选择、应对灾害天气的管理不及时、订单收储、整体种植效益不高等方面的问题;河南碧野面粉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勇在发言中说,该公司实行1+1+N联合体模式,在郾城区与种粮大户订单托底1600亩地,重点打造高端面粉、石磨面粉和功能性面粉,期望与省、市农科院在种子品种选择、技术指导、深加工等方面加强合作。

漯河市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站长张焰结合部门职能,认为必须抓住“土肥水精准管理”和“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两个核心环节,建议聚焦“地力提升”与“精准营养”,强化“高效节水”与“智慧”用水,推动“资源循环”与“生态增值”,赋能特色品牌绿色内涵、强化科技支撑与协同联动,确保订单农业行稳致远。郾城区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长赵胜超建议收购企业与种粮大户签订协议,“统种、统收、统储”,确保各供方利益。舞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胡彦奇在工作中切实感受到小麦种植中要注重细节,关键技术应用要落实种植户,小麦品种虽多,但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种。其他与会人员也进行了踊跃发言。
结合近些年小麦生产情况和漯河市优质小麦基地建设情况,无论种粮大户还是加工企业,优质小麦专项技术专家团队建议,聚焦优质小麦提质增效和产能提升,一是种粮大户作为粮食生产单位,要科学制定全过程生产计划,为节本增效奠定基础;二是加强技术的精准落地和提升生产管理效能,保证产量的前提下提高品质,实现高产高效;三是积极对接加工企业开展订单生产,助推小麦全产业链提质增效。
“举办这次研讨会是总结河南优势特色农业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质小麦专项漯河示范基地实施情况,为下步工作打好基础,最终让优质小麦做强做大、做出品牌,增加加工企业附加值,让种粮大户收获更多,助推产业增产增效,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所长廖平安说。
编辑:魏乾坤
审核:郭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