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夯实农业强国根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05:53:00    

【财经论语】

作者:姬旭辉(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副教授)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要夯实根基、强化落实,使农业强国建设加快迈上新台阶。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更稳。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粮食总体上仍然处于供求紧平衡状态。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要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筑牢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物质基础。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面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守牢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实施好黑土地保护工程,因地制宜、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通过综合性的地力提升措施,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孕育丰收的沃土。强化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协同推进。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完善价格、补贴、保险等政策体系,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统筹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激励粮食主产区重农抓粮,构建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的粮食安全格局。

农业科技装备创新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要聚焦种业、农机、数字技术等方面,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产学研协同等措施,推动农业生产方式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在种业自主创新方面,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推动育种产业化发展,打造“育繁推一体化”产业链。在农机装备研发方面,推动装备智能化、绿色化升级,特别是针对平原、丘陵等不同地貌,差异化研发大马力智能农机、小型多功能农机等,解决复杂地形作业难题,提升生产效率。同时,要深化数字技术与农业全链条融合,构建智慧农业平台,利用“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实现农田灾害预警、精准管理;推动农场数字化改造,培育智慧农业产业集群。要不断优化产学研用创新机制,各地要围绕农业发展痛点、难点问题,组织科研机构、企业、农户联合攻关,解决产业链关键技术问题;鼓励企业参与科技项目研发,推动成果转化;加大财政投入和资金支持力度,设立专项基金支持生物育种、智慧农业等前沿研发领域,降低小农户技术应用成本。

建设农业强国,人才是关键。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同时农业的转型升级也必须依靠更多专业人才。近年来,我国农村实用人才的示范带动能力持续增强,投身广袤乡村的高素质农民越来越多。各地区各部门积极筑巢引凤,将乡村人才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推动乡村人才队伍结构持续改善。建强农业强国建设人才队伍,一方面,要积极实施人才工程项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创业环境,引导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和乡村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实施力度,启动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对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进行系统性培育和综合性扶持,确保用好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全方位谋划,因时因地制宜,扎实稳步推进,进一步促进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深化农业对外合作,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把农业强国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08日 1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