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海量财经 | 退市边缘仍遭爆炒:*ST广道的股价迷局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3 13:21:00    

海报新闻记者 周凌峰 报道

在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中,*ST广道(839680)近期的股价表现犹如一场疯狂的闹剧,吸引了无数目光。

深陷退市边缘的它,股价却在短时间内上演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暴涨行情,其背后故事充满了悬疑与荒诞。

*ST广道7月16日发布的股票异常波动暨停牌核查公告

异常的涨幅,监管介入后部分资金依旧“顶风入场”

自6月25日至7月18日的18个交易日内,*ST广道的股价走势堪称疯狂。其间3次因异常波动停牌核查,却丝毫未能阻挡其上涨势头,更先后5次触及30%的涨停上限,累计涨幅超过250%。公司市值亦如吹气球般,从不足2亿元迅速膨胀至6.3亿元。

如此异常的涨幅,在整个资本市场引发轩然大波。经北交所深入核查,在*ST广道7月15日股价异常波动期间,相关个人账户存在严重违规交易行为。“景娜娜”证券账户通过在涨停价格持续申报买入的方式,实施涨停价申报维持行为,人为强化股票涨停状态,误导市场预期。“吴行远”证券账户则采取更为隐蔽复杂的操作手法,通过拉抬打压股价、自买自卖等异常交易行为,刻意制造市场活跃假象。

上述异常交易行为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正常交易秩序,北交所对“景娜娜”“吴行远”相关证券账户采取限制交易一个月的监管措施,并将其违规行为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以切实规范市场交易秩序。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游资似乎并未被监管重拳震慑,部分资金依旧“顶风入场”,于7月16日将*ST广道的股价再次推至“30cm”涨停,当日成交额进一步放大至1.61亿元,换手率高达40%。面对如此疯狂局面,*ST广道自7月17日起不得不再次停牌核查,试图为失控的股价“降温”。

系统性财务造假,顶格处罚

回溯*ST广道的发展历程,财务造假的阴霾始终笼罩着这家公司。

早在2024年底,公司便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在此之前,受益于当时北交所股票的爆炒行情,在无任何实质性利好的情况下,*ST广道自2024年9月27日起,短短一个月内股价大涨3倍,最高攀升至35.98元,创下年内新高。即便被立案调查时,股价仍维持在27元高位。

但随着调查深入,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公司股价也开启了漫长的下跌之旅。从被立案调查到今年6月收到行政处罚告知书,*ST广道的股价如同自由落体,从27元高点一路狂泻至2.4元低点,跌幅高达90%。

*ST广道收到深圳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今年6月13日,*ST广道收到中国证监会深圳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这份告知书揭开了长达七年的系统性财务造假黑幕。

据深圳监管局查明,公司通过全链条伪造业务凭证的方式虚构销售与采购活动:从制作虚假的购销合同、发票,到伪造银行回单、发货通知单及入库单,形成了一套看似完整的“业务闭环”。这种造假手法覆盖了业务开展的全流程,使得虚假的经营数据能够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财务报表中。

造假行为背后涉及公司多个部门核心人员,宛如一条成熟的“产业链”。财务部门负责制作虚假会计报表、提供伪造的银行对账单;采购部门配合生成虚假入库单、付款申请单;销售部门则伪造出库单、收货确认单等单据,甚至拦截审计询证函以掩盖真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金文明更是直接协调外部资金配合造假,审批关联公司参与资金流转,为整个造假链条提供“后勤保障”。

从具体数据看,这场财务造假的规模触目惊心。2018年至2024年上半年,*ST广道累计虚增营业收入14.65亿元,各期虚增额占当期报告记载金额的比例均超85%,其中2020年虚增比例高达98.96%。营业成本方面,同期累计虚增金额达7.54亿元,虚增比例在83.30%至99.13%之间。如此大规模的造假,使得公司2018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2024年半年度报告及定向发行股票募集说明书均存在严重虚假记载,极大误导了投资者对公司真实经营状况的判断。基于此,深圳监管局拟对公司处以1000万元罚款,对直接责任人金文明、赵璐分别处以1500万元、500万元罚款,并对他们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几乎确定退市的*ST广道为何会遭爆炒?

再看*ST广道目前的财报情况,经营状况可谓一片惨淡。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仅为560万元,归母净利润亏损609万元,净资产仅余6542万元。然而在资本市场上,其市值却因近期的炒作飙升至6.3亿元。这种与基本面严重背离的状况,无疑凸显了当前股价炒作的非理性。

那么,在*ST广道几乎确定退市的情况下,股价为何还会遭爆炒?市场人士分析认为,背后可能存在两种动机。一方面,或是此前深套的大资金试图通过拉升股价吸引散户跟风,从而出货离场。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存在赌徒式的博傻资金,看中该股票30%涨跌幅限制所带来的投机机会。

从6月25日至7月16日的龙虎榜数据看,多个游资席位频繁现身且快速轮换,印证了市场炒作的活跃。

6月25日,国金证券深圳分公司席位买入143.3万元,川投证券重庆江北嘴席位买入112.7万元,万联证券佛山顺德席位买入107.1万元,东吴证券苏州西北街席位买入89.5万元,东兴证券莆田梅园东路席位净买入62.17万元。

此后,龙虎榜上席位仿佛接力般迅速更迭。6月26日,国金证券深圳分公司席位继续买入227.6万元,联储证券南京江东北路、国元证券阜阳分公司等新席位接棒。到7月14日,东方财富拉萨东环路等三个散户集中席位首次同时跻身买入前五,显示散户开始大举参与*ST广道的“击鼓传花”游戏。资金结构已从“游资主导”转向“散户参与”。

随后,前期买入的资金快速撤退变现。国金证券深圳分公司席位于7月4日、14日净卖出492.9万元;东吴证券苏州西北街席位也在同期净卖出165.1万元,国泰君安成都顺城大街净卖出183.5万元,均获利离场。

这场*ST广道股价的爆炒闹剧,不仅让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理性产生质疑,也给监管层带来新挑战。在财务造假铁证如山、退市几乎板上钉钉的背景下,如何有效遏制非理性炒作行为,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维护资本市场正常秩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旦正式退市程序启动,*ST广道进入退市整理期,在流动性骤降与估值回归的双重冲击下,血本无归的风险将大幅增加。这场疯狂炒作背后,究竟谁才是真正的赢家?又有多少投资者将成为闹剧的牺牲品?资本市场正拭目以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