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彩芳,新兴县大江镇大塘村委大塘村村民。自小就浸染在乡村质朴的风土人情中,孕育了她勤劳、善良、坚韧的品质。
长大后,她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本以为生活会沿着平淡而幸福的轨迹前行,然而命运却在不经意间给了她沉重一击。
“如果没有黄彩芳,我和儿子早在2008年就‘不在’了。”黄彩芳的家婆如今已98岁高龄,对于自己的儿媳妇不吝赞美之词。17年前,面对突发重病成为“植物人”的丈夫、年事已高的家婆、年幼的孩子,黄彩芳毅然决然扛起生活的责任,依靠自己瘦小的肩膀,托起一个摇摇欲坠的家庭。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与担当”,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好人。
晴天霹雳:“家庭支柱”倒了
2008年12月的一天,对于黄彩芳一家来说,仿佛是世界末日。丈夫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发脑出血,被紧急送往新兴县人民医院ICU抢救。经过半个月与死神的顽强搏斗,丈夫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可这仅仅是磨难的开始。
接下来半年的住院治疗,犹如一场看不到尽头的噩梦。医生的诊断如同晴天霹雳,重重地砸在黄彩芳的心头——丈夫很可能成为“植物人”,这个消息让黄彩芳瞬间感到天旋地转,眼前的世界仿佛失去了色彩。
丈夫一直是家庭的“顶梁柱”,他的存在让这个家充满了温暖与力量。当时家中四个子女还年幼,大女儿刚上初一,稚嫩的脸庞上还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二女儿读六年级,正是天真烂漫却又懂事的年纪;三女儿读三年级,眼中满是对世界的好奇;最小的儿子还在上幼儿园,每天还盼着爸爸回家陪他玩耍。除此之外,家中还有81岁高龄的家婆,需要人悉心照料。
在丈夫重病之前,黄彩芳几乎没干过农活,丈夫总是舍不得让她沾手那些粗重的活计。但是随着丈夫的倒下,生活的重担如泰山般压来,她没有丝毫退缩的余地。
直面挑战:独自撑起一片天
日子虽苦,生活还要继续。
天未亮,黄彩芳便起床到农田干活。每一次挥动的锄头,都带着她对生活的渴望与坚持。在干农活的同时,她还帮忙照看村里杂货店的生意,在家附近的小作坊加工一些手工制品,只为了多赚一些钱,好用来支付丈夫高昂的医药费。
即便如此,依旧捉襟见肘。为了给丈夫治病,她不得不向亲戚朋友借钱。在2009年至2012年这漫长的三年间,身边的亲戚朋友看到黄彩芳如此艰辛,纷纷劝她放弃,甚至有人劝她改嫁,重新开始生活。面对这些“好言相劝”,黄彩芳只是淡淡一笑,眼中却透着无比的坚定。
每天,黄彩芳都会为丈夫擦脚,仔细地按摩身体。照顾丈夫吃完饭后,她又要耐心地喂药。之后,她还要为家婆和孩子们准备饭菜。
日子一天天过去,黄彩芳的付出和坚持终于得到了回报。2012年7月11日早上,当黄彩芳像往常一样来到丈夫的床前,准备为他进行日常护理时,她发现丈夫左半身手脚能够自主做出一些较大的动作。黄彩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紧紧地握住丈夫的手,泪水夺眶而出。从那天起,丈夫的病情逐渐好转,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曙光。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彩芳的家婆已经98岁高龄,身体依然硬朗,逢人便夸黄彩芳,说她是家里的“活菩萨”。在黄彩芳的悉心照料下,家婆的晚年生活过得幸福而安稳,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日子越过越年轻,越过越健康。
教育子女:感恩每一份关心和帮助
在照顾丈夫和家婆的同时,黄彩芳也从未忽视对子女的教育。她深知,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勇敢面对,永不放弃。
四个子女从小就看着母亲为家庭付出的一切,心中充满了敬佩与感激。如今,黄彩芳的三个女儿都已组建新家庭,儿子也已经工作。他们非常孝顺,经常回家看望奶奶,照顾父母。
在四个子女的帮助下,黄彩芳在村子里开了一间小杂货铺。每天,她都会早早地来到店铺,精心整理货物,热情迎接每一位顾客。小杂货铺虽然不大,但却充满了温馨。在这里,村民们不仅能买到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还能感受到黄彩芳一家的热情与善良。杂货铺的生意越来越好,这也为家庭增加了一份稳定的收入,减轻了生活的负担。
回首过去的十余年,黄彩芳一家遭遇了无数的困难与挫折。在丈夫重病、子女年幼读书的艰难岁月里,大江镇党委政府的许多干部职工、村委干部、附近村民以及亲属们都纷纷伸出了援手,给予了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黄彩芳对此心怀感恩,她常常对子女们说,要懂得感恩生活中的每一点关心和帮助,感恩社会上的每一点给予。
在大江镇党委政府的推荐下,黄彩芳被评为2023年第二季度“新兴好人”及2023年第三季度“云浮好人”。她的故事在村子里传开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她的事迹让大家相信,无论生活中遇到多大的风雨,只要心中有爱,有信念,就一定能够迎来彩虹。
南方日报记者 方镇彬 通讯员 新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