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到处都是托尼老师,简简单单理个发,咋就这么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1 07:34:00    

理发,这个曾以手艺为本的行业,正陷入“高端化包装”与“技术空心化”的怪圈。一边是不断涌现的装修豪华的理发店和不断攀升的价格,一边是接二连三的门店“倒闭潮”。消费者不禁感慨:“头”等大事真的越来越难了。

花129元剪的头发

感觉还不如花20元剪得好

济南和平路附近一家开了多年的理发店门口,价目表上“洗剪吹60元”的字样格外醒目,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四五年前,在这里剪发只要15元。自涨价后,他开始留意周边是否有价格亲民的理发店,却发现“能碰到40元剪一次头发的店,已经算非常便宜了”。

5月18日,记者实地探访省城多家理发店,剪发价格普遍在40−200元,装修稍微华丽的理发店价格还要高。如果消费者对发型有要求,价格基本在100元以上。“价格高了,技术并没有多大改善,花60元剪出的头发和15元剪出的头发是一样的。”张先生表示,“虽然物价在上涨,但是理发行业溢价太高了。”

市民陈女士对此深表认同,她直言:“不过是理个发,何必把整个行业包装得那么高大上。”她分享了一次剪发经历:进店后有前台接待,还奉上茶点,前后有三个人服务,她只是想稍微修剪一下头发,最终却花了129元,而且效果还不太满意。此外,给她洗头的人员不断向陈女士推销更加昂贵的产品,让她很是困扰。

说起推销,市民刘女士也深有体会:“每次都会遇到理发师的花式推销。本来只是想剪发,结果经不住理发师劝说,成了做发型。做发型的过程中,师傅又说我发质太硬,需要软化,一支软化剂就要200元,一遭下来,烫发加上软化,六七百没有了。”

五花八门的“头衔”

让人直呼“不理解”

除了涨价、花式推销,理发师五花八门的“头衔”也让不少消费者颇为困扰。

记者发现,理发店内设置总监价、店长价、师父价、学徒价已成为行业共识。资深设计师、发型总监、店长……一个门店的理发师往往有四五种“头衔”,且级别越高,价格越贵。

“我就想花30元理个发,进去问我找哪位老师。这些老师还取英文名字,比如托尼,艾伦什么的……让人分不清。”一位市民说道。不过,毕竟是“头”等大事,不少人也会狠心花高价请“托尼总监”来剪染烫,但往往“失望而归”。

问及资深设计师和总监设计师以何划分,理发店说法各异。有的理发师表示,主要根据发型师的资历、设计审美而有所区别;也有的表示,更加“昂贵”的理发师外出学习、进修的次数多,而且还获过奖。

据了解,人社部对理发师确实是有等级划分的,分为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不仅要考证,而且对从业时间有严格要求,满一年以上为初级工;四年以上为中级工。但记者实地探访发现,有等级证书的“托尼老师”少之又少,有的发型师甚至表示“没听过等级证书”。

5月18日傍晚,多家拥有“资深发型师”的理发店门可罗雀;与之相反的是,不少开在大型商超旁边的快剪店,生意却不错。

记者在经四路万达广场一家地下大型超市附近的10元快剪店内看到:不洗头不染烫不办卡,自助买票十元一人,顾客门庭若市。店主陈先生从事理发行业已十多年,“门店租金下来了,减少了成本,客流量也好”。而他熟悉的同行,将门店转为10元快剪店的不在少数。

理发店接连倒闭

留住客源需回归技术本质

虽然理发店越来越洋气,但不少店主直呼“生意难做”。记者发现,为留住消费者,不少门店推出了充值办卡享优惠活动,根据充值面额不同,优惠在6—9折不等。“愿意办卡的不多。”一名理发店店员说。

近年来,根据12315官网公布的数据,商家倒闭跑路,消费者“预付卡”余额不能用、不能退等现象屡见不鲜,而理发行业是重灾区之一。接连出现跑路背后,是理发店难以维系的倒闭潮。住在解放路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家门口的理发店已经换了两次招牌,如今又要关门了,“再也不敢充卡了”。

一位理发店店长表示,导致不少门店倒闭的原因主要来自行业“内卷”;快剪店对他们有很大一部分冲击,此外,电商平台卷发棒、染发剂的兴起,也让他们流失了顾客。

不过,经三路附近一位开了20余年理发店的张师傅认为,导致倒闭潮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缺乏过硬的技术。他表示,一些门店会聘请一些“镀过金”的师傅充当门面,不过目前市面上的美容美发行业培训质量令人堪忧。升级制度流于形式,草草培训几个月就滥竽充数当上了高级理发师,这严重打击了理发行业的信誉度。

张师傅告诉记者,十几年前他也曾招收过不少学徒,不过很多学徒“耐不住寂寞”,学了几年就去开店,终归没有可靠的技术留住客户,最终走向关门。

企查查数据显示,国内现存理发相关企业129.99万家。从注册量来看,2024年全年注册13.45万家相关企业,截至2月底,今年已注册1.18万家理发相关企业。不难发现,越来越多人涌入行业,但价格持续走高与服务体验参差不齐的矛盾日益凸显。

山东省美容美发行业协会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行业在追求“高端化”的过程中,似乎逐渐偏离了消费者对性价比和基础服务的核心需求。他表示,打破困局需要多方努力,监管部门应细化行业标准;以专业赢得尊重;消费者则要理性选择,用消费行为倒逼行业变革。唯有如此,“剪发自由”才能真正回归大众生活。

来源:齐鲁晚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