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九江人大网_基层人大】

清晨七点,柴桑区第四小学的校园还笼罩在一片宁静之中。陈燕芳老师已经站在校门口,微笑着迎接每一个踏进校园的孩子。八年来,虽然任教的学校发生了变化,但她迎接学生的身影始终如一。
作为柴桑区人大代表,陈燕芳在教育岗位和代表职责中双向发力。上课铃响,她是传道授业的教师,放学之后,她是倾听民意的人大代表,两种身份,同一使命。
2017年9月,她第一次踏上农村学校的讲台,八年光阴如流水,她却始终如一日,把“爱与责任同行”当作不变的座右铭。她的课堂从不缺少笑声与互动,孩子们在她轻柔而坚定的语调中感受知识的力量,也在她关切的注视下学会诚实与勇敢。
同事们这样评价她:“陈老师常迎着晨光到校,踏着夕阳离校。她带着孩子们在操场上奔跑,在国旗下讲话,在社会实践中认识世界。她不仅教会他们知识,更用实际行动点亮他们成长的路。”

从教以来,陈燕芳先后荣获“九江市优秀辅导员”“柴桑区骨干教师”等称号。而作为教育界的人大代表,她常常在课后走进社区、家庭,倾听家长与学生的声音,把一线的期盼转化为切实的建议。
站在教室窗前,她望着正在上课的孩子们说道:“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近年来我持续关注农村学校教育资源均衡问题,发现许多农村孩子缺乏接触多元职业、艺术素养和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机会。”
“为此,我正式提出了‘关于农村小学系统性聘请校外辅导员进校园’的建议。该建议旨在聘请来自农业技术、文化艺术、心理健康等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通过‘一月一主题’的形式开展常态化辅导。”目前该建议已被纳入区教育局试点项目,在三所乡村学校率先推行,累计开展非遗传承、科学实验、法治教育等特色活动27场,受益学生达600余人。“接下来,我将继续推动建立校外辅导员资源库和标准化课程体系,完善聘任机制和考核激励政策,让更多优质社会资源有序进入校园,真正为农村孩子拓宽成长路径、照亮精彩人生。”
有人问她,代表工作是否分散了教学的精力?她微笑着回答:“站在讲台上,我是老师;走出校门,我是代表。两者都是为孩子、为百姓服务。我很幸福,因为每一步都走得很充实。”

“我会继续脚踏实地,上好每一堂课,关爱每一个孩子。同时,认真履行人大代表职责,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面对记者采访她表示。
夕阳西下,放学铃声响起,她站在校门口,一一与孩子们道别。那一刻,她既是陈老师,也是陈代表,始终用爱与责任,静静守护着一方讲台,一方民心。(柴桑区人大徐帅供稿)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