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起步就摔倒,“累”到头掉还在坚持,跑得踉踉跄跄最终成功冲线……近日,全球首次由人形机器人参加的半程马拉松鸣枪起跑,跑姿各异的机器人迅速刷屏网络。
跌跌撞撞、磕磕绊绊,这场马拉松,恰如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现实注脚:成功不会一蹴而就,跌倒又爬起是“机生”常态,而耐心必不可少。
从梦想走进现实,人形机器人的进化,本身就是一场技术、资本与时间的马拉松。一台人形机器人浑身上下数千个零部件,涉及各种高精尖技术,需要“十年磨一剑”的深耕,需要大量真金白银的投入,离不开资本的耐心陪伴。此次以2小时40分钟成绩获得比赛冠军的“天工Ultra”机器人,之所以能够成功亮相,背后正是耐心资本在产业领域的多年积累、对“烧钱攻坚”的坚定支持。
不仅资金输血,耐心资本更能生态赋能:早期风险投资支持技术突破,中期私募机构助力场景验证,后期产业资本推动商业落地,并且通过链接科研资源、孵化平台、市场应用,形成“技术—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这种接力式陪跑,让人形机器人从论文中的算法走向工厂里的实训,从实验室里的样机变身赛场上的运动员。
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今天的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在经历“从1到100”的艰行,处于跨越科技与市场鸿沟的关键阶段,越发需要耐心资本的助力。在奔跑与跌倒的不断试错中,资本的耐心已经出现分化:有的认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路径不清晰”“短期内难以看到盈利”,退出了这场马拉松;有的坚信“现在花钱买时间,未来用时间换空间”,始终陪伴坚守。诚然,科技创新的每一步都充满风险与不确定性,谁也无法保证播下的每一粒种子都能开花结果。能否“包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考验企业的韧性和智慧,考验资本的耐心和定力。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耐心资本的作用,近年来多次提出要壮大耐心资本。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更好发挥耐心资本的“助推器”功能,帮助人形机器人跑出“加速度”,孵化出更多专精特新和独角兽企业,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抢占全球科技竞争制高点的关键一环。
资本的耐心不会凭空产生,需要耐心引导。首先要解决长钱从何而来的问题,要进一步畅通社保基金、养老金、企业年金等长钱入市通道,多渠道拓宽长期资金来源。其次要解除资本的后顾之忧,完善私募和创投基金监管制度规则,优化退出“反向挂钩”政策,支持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和并购基金发展等,进一步拓宽多元化退出渠道。此外,还要破除资本不敢投的制度束缚,完善考核容错机制,促进“募投管退”良性循环,让创业者放手拼、让资本耐心大胆投。
回望科技发展史,真正改变人类社会的颠覆性创新,从来都不是跟风投机就能催生出来的。资本自身要有前瞻眼光和战略定力,勿过分在乎眼前,不急于一时收益,要更加关注包括人形机器人在内的前瞻产业的长远潜力,接纳技术发展的非线性路径,敢于投在无人问津时、勇于闯入创新无人区,坚持在长期投入与耐心陪跑中结出硕果。
当技术进步与资本坚守同频,当耐心成为行业共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形机器人将越发从容地奔跑在街头巷尾,奔跑进千家万户,服务于各行各业。(作者:李华林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