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栏语】
黔山秀水间,藏着六盘水的产业密码。
这里,机器轰鸣奏响发展强音,产业集群蓄势崛起;
这里,智慧火花点燃转型引擎,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这里,生态优先绘就绿色底色,产城融合谱写新篇。
从苍莽山野到现代化园区,从“黑笨粗”到“高精尖”,六盘水以园区为笔,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答卷。即日起,贵州日报报刊社六盘水记者站将推出系列报道带您走进这些“引力场”,聆听发展脉动,见证园区巨变。

4月9日,水城经开区上演铝业三重奏:
六盘水双元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电解铝车间内,950摄氏度的铝液泛着银光;
铝产业园主干道上,满载铝液的运输车辆有序行驶;
贵州莹月帆铝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端,炙热铝水正蜕变为高端铝型材;
水城经开区铝产业园招商办公室,新签的产业链配套协议墨迹未干。
从“黑色电解”到“绿色智造”,从“初级加工”到“终端牵引”,水城经开区正以“链式革新”重塑产业筋骨。今年1-3月,园区铝及铝加工产值突破30.16亿元,同比增长35.67%,这份成绩单,折射出“绿色转型、高端突破、链式聚合”的产业变革逻辑。

水城经开区铝产业园俯瞰图。(受访企业供图)
绿色重塑:电解车间的“低碳革命”
颗粒物排放27.72吨(同标准值下降87.4%)、氟化物排放1.01吨(同标准值下降98.6%)、二氧化硫排放33.09吨(同标准值下降96.9%),产能释放率达91%以上。在六盘水双元铝业有限责任公司采访时,该公司总经理田海军给记者看了这样一组数据。
数据的背后是企业投入上亿元进行环保改造,建成两套电解烟气净化系统和生产用水循环系统,可实现铝水生产气体废物超低排放及污水低排放。
“绿色是底色,也是底气。”田海军认为,贯彻新发展理念,高耗能行业企业要走在前列,对一个企业来说,生态“底色”就是高质量发展的“底气”。

双元铝业二期生产车间。
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双碳”目标和电解行业阶梯电价的实施,意味着电解铝行业唯有走新路子,才能实现新发展。双元铝业积极探索实践“铝业+光伏”新模式,实现了从“煤电铝”到“绿电铝”转化。
目前,双元铝业绿色用电占企业用电总量的38.06%,每吨铝综合电耗同比降低650度。
“针对电解铝耗电量大的难题,今年,双元铝业计划利用厂房屋顶、厂区空地及停车棚等20多万平方米的区域,建设400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田海军告诉记者,未来,厂区空地、厂房屋顶、停车场等区域,都在为水城的铝业注入“绿电”。
追“新”逐“绿”,双元铝业正为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双元铝业生产车间内,田海军(左二)和工人讨论生产事宜。
智造跃升:型材里的“高端密码”
在贵州莹月帆铝制品有限公司的高精铝车间里,一块块闪着银光的巨大铝锭整齐排列,经过锯切、洗磨、热轧、冷轧等工序后,被加工成厚度仅有2.8毫米、长1600多米的铝卷。这些铝卷,将在随后的生产流程中,被加工为食品铝箔、药用箔、汽车零部件等铝制品。
在贵州莹月帆铝业发货区,一辆辆装载着“新鲜出炉”的高端建筑铝型材的货车,向着广州、云南、广西等地进发。“从去年以来,企业一直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每个月至少生产4500吨铝铸轧板。”贵州莹月帆铝业董事长何显平说道。
七年时间,贵州莹月帆铝业从1家企业发展到拥有5家子公司的集团公司,产值从1400万元裂变为28.8亿元,产品从单一产品扩张为十余种产品……这种突破源于集群效应。无限靠近“链主”——双元铝业,可以第一时间获得优质铝水生产是贵州莹月帆铝业最大的优势。

贵州莹月帆铝业生产车间。
“从双元铝业出来950摄氏度的铝水运输到企业还有850摄氏度,可以直接进入车间生产,每吨可以节省300元重熔成本,让企业的产品更具竞争力。”何显平告诉记者。
今年,贵州莹月帆铝业建设20万吨新能源储能及汽用材、刚性环保铝代塑容器用铝材项目将计划投产,年底时,4条铸轧线将投产,产能将翻一倍,距离“扩大全国市场份额、成为行业引领者”的目标又近了一大步。

贵州莹月帆铝业生产车间。
链式突围:产业集群的“生态重构”
从生产食品包装铝、铝合金门窗创业起家,到如今向高端铝产业集群的华丽转身。近年来,水城经开区聚焦优势“链”式布局,紧抓铝精深加工产业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大窗口期和战略机遇期,围绕产业集群全链条布局,精准发力,以“链”思“变”,以“链”焕“新”,以“链”图“强”,将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作为强区之基。
2023年,水城区铝制家居产业集群获工信部“2023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称号。“我们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链式共生。”水城经开区管委会主任雷征伟展开产业图谱:以双元铝业为“链主”,54家上下游企业沿“再生铝-高端型材-终端产品”布局,形成锭、棒、板、线、材、家居等多条细分产业链。

水城经开区铝制品加工企业生产车间。(尚宇杰/摄)
产业“链条”滚动起来了,产业集群的“雪球”效应就愈发明显。园区铝及铝加工产值从2017年的19.48亿元提高到2024年的130.32亿元,年均增长31.2%,已成为全省当前转化率最高、下游产业链最长的铝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发展,水城经开区眼光远不止于此。今年,水城经开区将依托双元铝业技改及扩能项目建设,引进交通运输车辆制造、家电、机械装备、汽车、光伏及配件等与铝产业相关的企业和项目到园区投资建设项目,推进铝产业向多元化、高端化发展,进一步增强产业集群活力和竞争力。
【记者手记】
在水城经开区采访时,一些画面令人印象深刻:双元铝业智慧中控室掌握着生产的“密码”,贵州莹月帆铝业实验室里技术团队调试着新能源铝材参数,招商洽谈室墙上挂满产业链招商图谱……这些场景折射出传统工业区转型的务实路径——用数字化降本增效,以高端化打开市场,靠集群化构建生态。从机器轰鸣声中转身,在偌大的成品库房里,铸轧卷、冷轧卷等铝建筑型材排列整齐、熠熠生辉,就像水城经开区的未来,注定发光发热。
贵州日报报刊社六盘水记者站出品
策划/孙勤 王康旭
执行/桂榕
编辑 邓倩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
往期链接:
园有“引力”系列报道①|钟山产业园区:绿色发展的“排头兵”
园有“引力”系列报道②|六枝经开区:链式跃升再造产业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