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考烈王记事㊷
【前情引序】
公元前241年,“第五次五国攻秦”惨败,使得楚军主力遭受重创,楚国综合实力受到极大削弱。
经过二十余年励精图治和苦心经营,楚国积累起来的国际影响力跌至谷底,考烈王的国际声望坍塌。
楚相春申君黄歇与楚考烈王君相关系彻底失和。
春申君黄歇心怀不甘和怨恨,远赴吴地,也因此远离楚国权力中心和矛盾纷争。
春申君黄歇远离所形成的权力真空,被楚王后李嫣的亲兄李园迅速填补。
以李园为代表的楚国新的权贵集团形成。
楚国的朝政,把控于李园集团之手。
彼时,楚国内忧外患,面临着自考烈王执政以来的至暗时刻。

公元前238年,这一年是楚考烈王熊完将楚国都城迁往寿春的第三年。
这一年的秋冬之交,考烈王身染重疾,不治。
身患重病的考烈王,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
他身后的楚国,将何去何从?
考烈王熊完给他的王后李嫣,写下了这封绝笔信。
考烈王写给李嫣的信
吾爱阿嫣:
当这封帛书送至你手中时,寡人恐怕已魂归九泉。
病榻煎熬三月有余,医者束手,天命难违。
寡人恐不久于人世矣。
此刻,窗外秋雨淅沥,恰似多年以前,在陈城那个你和寡人初见时的细雨晚风。
宫灯摇曳间提笔,千言万语竟不知从何说起,唯恐墨迹未干而寡人已长逝。

你总说寡人笔锋如剑,此刻却颤抖得几乎握不住这支羊毫。案头药盏犹温,铜镜里那个两鬓霜白的衰朽老者,哪里还有当年与你共赏云梦泽的青年翩翩模样?宫人皆退,唯余更漏声声,似在催命。这封绝笔,就当是寡人最后任性一回——不再称王道寡,只作你的夫君。
阿嫣,寡人十七岁为质于秦,受尽屈辱;返楚继位二十五年,未尝一日安寝。先有秦将白起破郢之耻,后有春申君合纵之败,而今楚王室偏安寿春,终究难保宗庙不堕。可叹天不假年,未能亲眼看到你我为悍儿挑选的太子妃入宫。
寡人已命太史拟定诏书:太子熊悍即日监国,待寡人薨逝后即刻继位。上柱国项燕掌兵符,太傅屈景司礼制。此二人皆国之栋梁,可保新君平稳过渡。你身为太后,当以教导悍儿为要务——那孩子性情刚烈,需你时时规劝。
秦人虎视眈眈,切不可令其知寡人病危。昨日密报称王翦已屯兵叶城,你务必嘱咐项燕加强防守。青铜剑匣中,藏有寡人与齐、赵密约的帛书,若秦军来犯,可遣使持此物求救。

写到此处,烛花爆响,惊得寡人险些落笔。阿嫣,你可知,这些年来,每当听到宫闱私语议论你与春申君,寡人便如这烛芯般煎熬?那年你诞下悍儿时,黄歇在殿外守候三天三夜;去岁寡人巡狩云梦,他竟深夜入你宫中议事……
铜镜中似乎突然映出你惊惶的面容——莫怕,寡人并非要追究什么。当年在秦为质时,吕不韦与赵姬之事历历在目。爱恨情仇,看多了刀光剑影。寡人常年忙于政务,冷落你在深宫,黄歇又确实风采卓然……这些年来,寡人刻意让他频繁出使列国,何尝不是自欺欺人?
寡人偶然看见悍儿与黄歇比剑。那孩子转身的姿势,与他如出一辙……刹那间,寡人五脏俱焚,却终究化作一声长叹。阿嫣,寡人今日坦诚相告:早已密令史官删改悍儿生辰记载。这个秘密,就让它随寡人入土吧。寡人选择,相信你。

还记得昭阳湖畔的桃林吗?彼时寡人刚从秦国归来,满身戾气。初见,你在落英缤纷中抚琴,一曲《湘君》让寡人泪流满面。后来才知你是李园之妹,而李园又是黄歇的门客……命运弄人,我们三人竟如此纠缠半生。
你初入宫时,总被那些芈姓宗妇刁难。有次寡人下朝,见你独自在兰台抄写《楚辞》,手腕都被竹简压出红痕。当时便发誓要护你周全,只是后来寡人励志于合纵攻秦,未能经常陪伴在你身边。这些陈年旧事,原不该在此时提起。
铜镜突然蒙上一层雾气,原是寡人咳血沾染。只是近日总梦见你刚入宫的模样——穿着青色深衣,发间只簪一支木芍药,比那些满头珠翠的夫人们更显灵动。如今你华服加身威仪万千,可还记得当年那个会为流萤惊喜的小女子?

阿嫣,寡人薨逝后,你可移居章华台。那里暖泉环绕,对你的腿疾有益。悍儿虽性情急躁,但孝顺之心不假。若黄歇…若有人胆敢借机欺辱于你,项燕会持寡人手谕护你周全。西厢暗格中有个漆盒,装着这些年你想看而寡人不允的民间话本,算是个赔罪。
窗外雨停了,东方微白。寡人身感倦怠,这封信恐怕要匆匆收尾。最后求你三事:其一,每月朔日往寡人灵前供一碟云片糕;其二,善待那些没有子嗣的嫔御;其三,若见到黄歇,替寡人说声歉意。当年若非寡人强留他在楚,他本可像范蠡般逍遥四海。
笔将搁时,忽见案头那盆你送的九畹兰抽了新芽。想来它尚不知主人将逝,犹自努力生长。
阿嫣,若有来世,愿你我生在寻常百姓家。居于楚山深处,田园牧歌。我打柴归来时,能见你倚门浅笑嫣然,膝下儿女绕欢。从此,再无江山重负,再无身不由己。
永别了,阿嫣。
(帛书末尾晕染有血迹,据宫人回忆应是考烈王咳血所致)
配图 苏国义等
部分图片来源于央视新闻客户端、凤凰网读书、淮南文旅等
责编 童飞飞
初审 孙继奎
二审 迟海波
三审 张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