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推出“自然谜语·博物致知”系列活动,通过科技融合、青年参与和资源下沉三大方向,打造多元化文化体验。

活动以熊猫为主线,推出《Hi,胖达》主题摄影绘画展,通过水粉画与珍贵影像展现熊猫生态,吸引观众驻足合影。《熊猫的世界》VR项目则借助LBE技术复刻历史场景,带领观众沉浸式探索熊猫的进化历程,展现科技赋能博物馆的无限可能。活动当天,自然馆还邀请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木偶团)的专业老师,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木偶戏表演《熊猫咪咪》。木偶戏老师通过操控着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木偶,让观众爆发出热烈掌声。

为激发青年群体活力,自然馆还推出原创沉浸式导览《探秘自然未来生态局》,将观展转化为剧情解谜互动。青少年化身故事主角穿梭展厅,通过合作探索完成知识任务。参与生物的学生表示:“博物馆变成了生动的舞台,我们在解谜中与藏品深度对话。”此外,《博物馆里的动物世界》讲座也以跨学科视角串联史前图腾与现代生态保护,并通过直播覆盖基层社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普惠共享。

除了多样的活动,由青年团队自主研发的《探秘自然未来生态局》纸本导览也首次亮相。现场观众化身“生态调查员”,通过剧情任务在展厅中寻找线索、破解谜题。参与活动的宋同学兴奋地表示:“博物馆像闯关舞台,我们边玩边学。”社教活动《海底两万里》将海洋生物知识融入策略卡牌对战,参与者通过“博弈”自然习得生态知识;《昆虫记》卡牌游戏则将法布尔经典文本改编为互动对抗,让科普变得趣味十足。

自然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持续举办精品展览和活动,推动博物馆与科技的有机融合,吸引更多青少年走进博物馆,为文化传承提供可持续的动力和活力,为自然科学的科普与传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