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总部位于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的建邦高科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
建邦高科是一家专注于光伏银粉的公司,扎根天桥15年,公司发展持续发力,各项业务均跑出了发展“加速度”,凭借中国光伏银粉市场占有率第一、全球第二的行业地位,以及沙特阿美、晶科能源等战略股东的加持,成为光伏上游材料赛道备受瞩目的IPO新星。
从济南天桥区的实验室到港交所的敲钟台,建邦高科是天桥区科创企业蓬勃发展的一个代表。近年来,天桥全力以赴抓转型、促创新,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数量持续增长,同时搭建了一批高质量创新平台、转化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先后获评“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首批“山东省技术转移先进区”等。
天桥,正着力走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优势。

要素聚合,打造高能级平台
天桥区的科技创新之路,始于对传统产业的深度赋能。作为国内棉机行业龙头,山东天鹅股份的蜕变堪称典范。从一个生产棉麻机械配件的小厂到全市近30家沪市主板上市企业之一,天鹅股份用五年时间攻克了六行打包式采棉机的核心技术,一举打破了国外高端采棉机的长期垄断,更将产品远销37个国家和地区。
这种“逆袭”背后,是天桥区对“卡脖子”技术的精准聚焦——不断强化高能级研发平台搭建,通过打破学科边界、贯通产业链条、链接资源智慧,打造撬动企业创新力的核心支点。
回眸细数,天桥已建立了包括省级技术中心、省级院士工作站、省新型研发机构等62家科研机构,建成省、市级以上研发平台近100个,覆盖部分优势产业、民生领域,共同构筑起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强大矩阵。
天桥区并未止步于当下。聚焦高质量项目建设,该区以强服务、优环境为重要举措,陆续搭建起检验检测、工业设计软件、智能制造机器人等12个特色产业园区,山东省标识创意文化特色专业园区、天桥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等5个特色专业科技园区,加快优质资源要素集聚。

在位于蓝翔路5号的济南检验检测产业园内,艾迪康医学检测中心项目建设已进入全面收尾工程。项目投产后将实现基因检测、病理诊断、生化免疫等全链条集中处理,辐射全省乃至华北市场,迈出了从“区域龙头”向“全国标杆”跃迁的关键一步。
和艾迪康一样选择落户检验检测产业园的还有鼎安检测、星齐医学检测、魁元检测等公司。其中鼎安检测拥有安全生产检测检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专项计量授权、生态环境检测等多项资质,建有博士后创新实践工作站、山东省服务业创新中心、济南市企业技术中心等多个创新平台,与全国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此外,记者从区科技局了解到,该局正着力推动某国家级技术转移服务中心落地,建设北方分中心,打造国家级科创飞地,实现“飞地引智、创业孵化、龙头带动”的良性循环,推动创新资源集聚力、产业创新策源力、创新人才吸引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大幅跃升。

破界融合,激活乘数效应
“我们自主研发、生产的水性环氧树脂乳液不仅能够完全替代国外产品,而且具有稳定性更好、有效成分更高、成本更低的优点。”记者见到山东甲子湖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杨立琳时,她正在对准备发往山东玻纤集团的30吨货品进行检查。自2024年4月正式投产以来,产品在风电、高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销量持续增长,目前月销售量稳定在50吨以上。
此外,公司与甘肃酒泉联合建设可再生能源循环产业链综合示范基地,研究“废弃风电叶片资源化利用”,该公司发起的“环氧树脂改性固废基胶凝材料涂层”项目获省市财政重点项目资金扶持。
山东甲子湖畔成立仅4年,已拥有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并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在济南大学科技园中极具代表性,也是众多济大校友在园区创业发展、逐梦前行的缩影。济南大学科技园,是天桥区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与济南大学合作共建的省级大学科技园区。建园十年来,培育出润涵新材料、大湖新材料、东鼎电气、智宣光电等100余个优质项目,孵化近3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302项知识产权,培育省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瞪羚企业3家,引进、培育程新功、杨成、陈南光等多位国内顶尖产业人才,实现了能源物联网、新材料、精密光学等创新项目以最快速度落地。

天桥区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抓手,发挥辖区科研院所、研发机构集聚优势,探索“企业出题、高校参与、政府扶持、金融助力”新模式,先后成立济南大学科技园、齐鲁轨交路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山东山交科技大市场、天桥区科技创新联盟、中澳智能制造联合研究院等产学研联盟,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实现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转变。目前,全区共有省级以上技术转移服务机构3家,近三年共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63亿元。
华材(山东)新材料不断突破瓶颈,难熔合金粉销售已占国内市场份额70%以上。与此同时,中科卫星(山东)科技集团已具备国内领先、国际一流SAR载荷研制能力,创造了我国星载SAR领域多个第一……科技成果转化的乘数效应被激活,越来越多“专精特新”企业在核心技术上实现创新引领,科研成果走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

生态优化,孕育创新裂变
依托中国航空济南特种所成立的国内首家电磁功能结构创新中心,科研人员正围绕新一代电磁功能结构技术展开攻关。作为我国电磁功能结构行业发展的领军者,该所持续突破关键技术壁垒,为军队装备、民用航空器等领域注入创新动能。
这家扎根天桥的央企,成立之初就以科技创新为安身立命之本,奋力抢占电磁功能结构科技至高点,与发达国家相比,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已实现了专业技术的并驾齐驱。“特别感谢天桥区在共建院士工作站、提供专项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的帮助,有效推动了研究所创新平台、合作交流等方面工作。”研究所所长轩立新表示。

在4月22日至24日举办的济南首届“济南市机器人产业创新成果展暨供需对接活动”上,山东德晟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展示的230公斤重载机器人和5G+远程机器人运维系统两款产品受到广泛关注。德晟机器人自2018年创立以来,天桥区主动跟进,一路扶持企业发展成长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在冶金、钢管等国家战略领域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成为中国智能制造升级的中坚力量。
科技创新,重在企业,唯在得人。天桥区相继制定完善了一系列支持力度大、吸引力强的相关优惠措施。一方面,实施企业发展全周期服务、科技企业提升工程,另一方面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工程、优化人才引育途径,让像中国航空济南特种所、德晟机器人一样的企业培育成参天大树,让大中小企业协同共生、活力迸发。
一系列利好政策吸引下,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从2020年的156家增长至现在的582家;高新技术企业由2017年的37家发展到现在的461家,创造了6年增加12.5倍的优异成绩,创新主体迈入全市第一方队。培养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60人,海右名家领军人才52人,高层次外籍人才40人,涵盖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

岁序更替,始终不变的是奋进者的身姿;华章日新,始终清晰的是前行者的脚步。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天桥正以“科技赋能、创新强区”为引领,推动全区科技创新“繁花似锦”“硕果满园”。
记者手记
科技创新之于天桥区,不是平地起高楼式的突变,而是一场跨越百年的基因觉醒。
作为济南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天桥区自20世纪初便涌现出成丰面粉厂、裕兴化工厂等代表性企业,奠定了纺织、化工、机械制造等领域的产业基础。这些企业通过引进西方技术、改良生产工艺,推动济南成为华北重要的工业中心。新中国成立后,天桥区延续工业优势,诞生了济南第一辆重型汽车、第一艘内河机船等标志性成果,形成“天桥制造”的品牌效应。
当下,科技创新更成为天桥鲜明的城市气质。如今的天桥,国际联合实验室、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省级重点工程,在数年间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变化;一大批颠覆性、前沿性、原创性成果涌现,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在新一轮“大兴科技、大抓创新”热潮下,天桥的科技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天桥区的创新嬗变,本质上是把百年工业积淀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创造性转化。在这里,历史从未远去,它化作滋养创新的沃土,孕育出指向未来的年轮。
记者:陈雪碧 通讯员:刘政 编辑:陈彤彤 校对:刘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