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宥力) 7月26日,记者从青海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了解到,青海通过“对象扩容、标准提档、流程再造、监管强化、服务升级”五大创新,构建起覆盖更广、标准更高、服务更优的退役军人关爱帮扶体系,着力提升退役军人关爱帮扶基金管理使用效能。
青海将原有单一救助模式优化为“帮扶+关爱”双轨机制。将帮扶对象从原有的低保、特困退役军人群体拓宽为“经民政部门认定的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中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以及其他符合规定的困难人员”,并将因疾病、灾害、就学等致困、经社会救助后仍存在困难的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纳入范围,实现帮扶对象梯度覆盖。首创设立退役后荣获省部级以上表彰的退役军人先进典型、因突发性灾害罹难的退役军人家庭、参战功臣或艰苦边远地区服役的困难退役军人等关爱对象,实现从“兜底保障”到“分层分类”的关爱升级。
根据退役军人群体困难程度突破性设计“梯度帮扶”模式。重大疾病帮扶对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人员,个人负担费用年累计超过3万元、2万元、1万元的,超过部分分别按照80%、70%、60%给予帮扶;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帮扶标准结合个人负担费用年累计超过3万元、2万元、1万元的,相应按照70%、60%、50%的比例执行。同时,将突发意外帮扶最高标准提高至2万元,将教育帮扶年度最高标准设置为0.5万元,对需要生活帮扶退役军人根据不同情况予以相应支持。
聚焦解决退役军人“急难愁盼”,创新打造“线上+线下”“常规+特办”服务模式。审核后资金发放时限压缩至15个工作日,对于突发紧急情况开通“绿色通道”,24小时内发放资金,20个工作日内补齐材料;关爱申请由县级及以上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主动发起,无需个人申报。
建立基金支出预警机制,对违规申报审批基金事项建立“双追责”制度,对骗取资金者纳入诚信体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责,对违规工作人员实行“一案双查”。
《青海日报》(2025年07月28日 第1版:要闻)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