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桥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可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
“这个环境巴适哦,啥子配套都有”……日前,青羊区又一个为老服务中心——蔡桥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投入运营,不少老人和家属前来参观,大家对环境、配套服务都很满意。
“我们不仅提供居住服务,更关注老人的健康管理。”为老服务中心院长于鹏介绍,该中心打造集“医、养、康、护、乐”于一体的综合性为老服务平台。该中心配备了护士、康复师、营养师、照护师等人员,为老人做好专业服务和生活照料。
据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成都通过社区为老服务综合体、社区为老服务站、小区为老服务点及助餐点、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的综合建设,逐步扩大全市辐射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养老服务设施网络。
普惠性养老服务更加优化扩展
全市建成171个街道(镇)级嵌入式为老服务综合体
记者来到蔡桥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二层功能活动区,书画室、阅览室、活动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于鹏指着每周安排活动表介绍:“我们会根据老人的喜好,为他们开展书画、手指操、认知小课堂、欢乐音乐会等活动,让每一位老人都能住有所乐。”
老人在这里,不仅要住得舒服,还要吃得健康。“一日三餐都是营养师根据老人身体所需定制的营养均衡、低盐少油的菜品,并针对糖尿病、高血压等特殊需求提供定制餐。”于鹏表示。
“近年来,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健全完善,普惠性养老服务更加优化扩展。”据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成都持续推进城区五级和农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截至2025年一季度,全市建成23个区(市)县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71个街道(镇)级嵌入式为老服务综合体、17个县级失能特困人员养护院、29个镇级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090个社区(村)为老服务站、800余处小区为老服务点、889个老年人“蓉颐助餐”服务站点。社会参与普惠养老服务供给持续扩大,现有民办养老机构336家,占全部养老机构的71.49%。
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创新打造社区养老综合服务支持中心
不仅是普惠性养老服务,成都的基本养老公共服务也在不断优化。近年来,成都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对象范围从低保家庭扩大到低保边缘家庭,补贴标准每人每月最高700元,高龄老人津贴标准在各年龄段分别提高20%,并逐步实现“指尖办理”,便利老年人津贴发放。
同时,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明显增强。全市现有公办养老机构134家,实施护理型床位改造10067张,护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市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已达95%。
未来,如何持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成都将编制形成《成都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5—2035年)》,为养老服务设施提供切实可行的规划指引和空间支撑。
“人才方面,我们将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养老服务行业从业人才培训。”该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支持不少于1500名养老护理员参加技能培训,确保参训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占比达到60%,提升养老专业服务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还将创新打造社区养老综合服务支持中心,实现摸清需求、链接资源、搭建平台三大功能,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投放精准度、供给专业性、选择多样性。建成嵌入式小区为老服务点890个、复合型开放型养老机构40个,建设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46个,加快构建完善全市老年人“蓉颐助餐”服务体系,推进“1+N+X”示范性老年助餐网络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