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国新办这场发布会,就国际经贸斗争传递了不少信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16:43:00    

4月2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出席并答记者问。

就在三天前,4月25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当时,新闻稿中提到:

要不断完善稳就业稳经济的政策工具箱,既定政策早出台早见效,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

三天后,新闻发布会召开,赶在了“五一”假期前的最后几个工作日。在一季度中国经济超预期的背景下,在中美关税战的背景下,我们将如何统筹国内经济工作和国际经贸斗争?这场发布会,给出了答案。

谭主认为,这场发布会清晰地传递了几点信息。

信息一:对于经济运行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特别是外部冲击,我们的政策工具箱很丰富,都有充足预案。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中国经济取得“开门红”。这个“开门红”含金量足,而且来之不易。要看到,去年底尤其是今年初以来外部环境如此纷乱复杂,而且去年一季度增速为5.3%的较高基数,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取得5.4%的成绩单,充分展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

但不少人也提到,美国滥施关税等外部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会逐步显现,一季度很好,二三四季度怎么办?

谭主注意到,无论是行研机构还是舆论场,都在关注一个词——政策。

去年三季度,在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时,党中央果断决策,推出了一揽子增量政策。

一揽子增量政策,不仅对去年完成全年经济工作目标起到了关键作用,也为今年一季度取得“开门红”起到了重要作用。

而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意义,不止于此。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告诉谭主:

一揽子增量政策对我们稳信心、稳预期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它的出台,让市场主体认识到,一旦我们面对重大冲击,面对一些困难,因时因势调整的宏观调控可以根据新的形势来推出新的政策,它释放了我们发展的坚定决心。这让市场主体在面对新的冲击,比如当前美国对我们的打压时,变得更加从容。

而今天这场发布会,也展示了我们根据新的形势变化及时调整的能力。

发布会上,谭主特别注意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的一句话:

这些政策大头都将在二季度落地。

谭主了解到,“这些”,包括既定政策,也包括根据外部形势变化而推出的新政策。“这些政策”中的大部分政策,都将在二季度,也就是接下来的两个月推出。

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涉及到多个部门,发布会上,给出政策明确的时间表,不单单是稳定国内预期,提振市场信心,这一举动还说明,对于经济运行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我们都有充足的预案。

这其中,特别要提下应对美滥施关税带来的冲击。

谭主了解到,接下来,不管美方如何出牌、加码,我们都有充分准备。相关政策都注重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注重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将成熟一项,出台一项。

信息二:做好自己的事,不只是眼下,也是长远。各方,都在努力。

发布会上,也介绍了接下来政策会发力的五个方面:

支持就业

稳定外贸发展

促进消费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营造稳定发展的良好环境

在支持就业方面,主要包括鼓励企业积极稳定就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扩大以工代赈等支持、加强就业公共服务等。

在营造稳定发展的良好环境方面,主要包括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等。

谭主了解到,这里边的每一个点,都是一项项具体的措施,都将会在接下来逐步推出。

这些政策中,有不少都聚焦解决当下迫切的问题。

关税背景下,国家将出台政策,帮助外贸企业拓内销。对于外贸企业而言,怎么迎击风浪,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

这几天,行业和企业,已经在积极想办法、找出路。4月中旬,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等八家协会就表示,协会将组织产销对接会、培训会等活动,帮助外贸企业了解国内市场需求和标准,推动产品适销对路。

与此同时,我们也在按照“一业一策”“一企一策”的原则,制定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对于企业而言,帮一把,就能缓过劲,抗住风浪之后,就会变得更强,这,就是中国经济的韧性。

政策,除了解决眼前的问题,也要考虑长远的发展。

谭主注意到,这一次,“两新”政策再度扩围——将工业软件等更新升级纳入“两新”政策支持范围。

要知道,工业软件,目前仍是为数不多的我国被“卡脖子”的领域。我国工业软件的基础比较薄弱,关键核心技术的瓶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和我们工业大国的实力并不完全匹配。

谭主之前讲过“两新”政策背后的逻辑: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利用政策支持,引导行业、企业转型升级。

这一次,将工业软件纳入“两新”支持范围,无疑会促成工业软件行业新一轮的发展,这也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智能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除了工业软件,发布会上还提到,政策将会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进人工智能与60个重点行业方向、700个基础场景深度融合。

前两天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特别提到,要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与之相对的,是这样一组数据。

2024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同比增长74.1%,增幅是同期通用算力增幅的3倍以上,市场规模达到了190亿美元,同比增长86.9%。

人工智能领域的高速增长和高速落地应用的“并驾齐驱”,就是新兴支柱产业在中国正在加速生长的写照。

而这,也是中国经济正在“加快”奔赴的未来。

统筹好短期和长期,才能更好地做好自己的事。不论外部形势如何变化,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我们就能创造中国经济最大的确定性。(来源:“玉渊谭天”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