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向日葵地》是当代作家李娟创作的散文集,她的文字有一股神奇力量,她笔下的万物都有着强烈的生命张力,焕发着勃勃生机。
焦虑的时候,读一读李娟的文字,或许你就能拥抱前所未有的宁静和希望。
01.
“所谓‘希望’,就是付出努力有可能比完全放弃强一点点。”
在乌伦古河南岸广阔的高地上,李娟妈妈种了九十亩葵花地。
这一年,干旱缺水导致戈壁滩寸草不生,野生动物频频偷吃农作物。
葵花苗刚长出来就被鹅喉羚啃得干干净净,李娟妈妈很无奈,只好又播种。然而,刚冒出头的葵花苗又被啃食殆尽。没过多久,第三茬葵花苗也被吃光。
面对如此困难,李娟妈妈还是咬牙播下第四遍种子。好在,这一次,葵花苗终于得以顺利发芽生长。
这也许就是“希望”的意义,即使经历很多次失望,只要还存在一丝可能,有人依然愿意付出努力。
每一次困境都是一次历练,每一次重来都是对希望的坚守。播种希望,才有机会收获那片金灿灿的葵花地。
02.
“双手的力量不能改天换地,却恰好能维持个体的生命。恰好能令粮食从大地中产出,食物从火炉上诞生。”
人的双手,看似微不足道,却维持了生命。
在北方寒冷的深夜里,李娟一边烤火一边看书,还在火炉板上烤着香喷喷的食物。
李娟说这团白色的食物与黑夜的万物对立,食物的香美与无边的寒冷对立。
双手的力量并非在于征服或索取,而在于合理满足、踏实经营,只要我们能够适当地控制欲望,不过度追求太多奢侈享受,双手便能在有限资源下,为我们提供舒适而满足的物质生活。
幸福并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我们能否用双手去创造、去感恩、去珍视当下的生活。
无论是烹饪食物,还是翻阅书籍,一双勤劳而知足的手,总能温暖自己,甚至温暖他人。
就像李娟烙好饼之后,烧开一壶水,压熄火,再盖上炉圈,静静等待回家吃饭的人。这也许就是一种把握现在,根植于平凡生活中的力量。
03.
“我也眷恋那样的时刻。宁静、放松,心中饱满得欲要盛放,脚步轻盈得快要起飞。那时的希望比平时的希望要隆重许多许多。”
在等待葵花收购的农闲日子里,每天晚餐过后,李娟一家人都要一起出去散步。
除了李娟和妈妈,还有一只跟屁猫,两只狗,一只大胆的兔子,和未入圈的鸡。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你是否也会有这样的时刻,愿意放下一切,与家人共享一段宁静放松的时光?
无论是漫步于乡间小野,感受自然的呼吸,还是坐在家中客厅,与亲人闲聊,又或是沏上一杯清茶慢慢品味,都是生活中无比珍贵的瞬间。
这些瞬间可以让人从繁杂的日常中抽离,让紧绷的神经得以舒缓。
要知道,正是那些平淡却又温暖人心的瞬间,才是我们重拾生活信心的源泉。
04.
“等待是植根于孤独之中的植物吧?孤独越强大,等待越茂盛。”
为了维持生计,李娟妈妈每天都要骑摩托车跑几十公里去村里的小卖部营业,补贴家用。那段时间,等待成了李娟的日常。
每当李娟在茫茫夜色中凝视黑暗,渴望母亲出现时,她就会想起曾经同样在等待中度过的外婆。
外婆曾跟李娟在阿勒泰生活过一段时间,李娟白天上班时,外婆就一个人在家。每当李娟下班回家,就能远远地看到外婆趴在阳台上张望的身影。
李娟对妈妈的等待,外婆对李娟的等待。这两种等待成为生活中交织的情感纽带,映射出三代人之间深深的牵挂。
孤独是一片肥沃的土壤,这土壤中滋生着一种名为等待的植物,越是浓厚的孤独,越能滋生出繁茂的等待。
孤独是人类离不开的话题,因为有孤独,才会让人更加珍惜相聚时的愉悦,也更加明白每一次等待的意义所在。
05.
“向日葵有美好的形象和美好的象征,在很多时候,总是与激情和勇气有关……它们远不止开花时节灿烂壮美的面目,更多的时候还有等待、忍受与离别的面目。”
种向日葵,从播种到收获葵花籽,中间每一个环节对最终产量都至关重要,整个过程也精细繁琐。
播种前要使每个种子沾上农药,从而免被动物偷食;
播种后要为其铺地膜,保持温度和湿度;
还要锄草、灌溉;
等到开花时,还要花钱请养蜂人为葵花授粉;
待到葵花成熟后,要砍下花盘䁁晒;
之后还要收葵花,敲葵花,收集葵花籽。
从孕育、成长、成熟到收获,从等待破土而出,忍受动物的啃食,到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当金黄饱满的葵花籽满载生命的果实时,也预示着离别的到来。
每一颗葵花籽都是生命轮回的见证,而向日葵的一生,又何尝不是人的一生?
一次次播种希望,收获成功的同时,也要像向日葵一般坦然面对岁月更迭带来的离别与新生,让生命的每一段历程都充满意义。